MONOLITH LAW OFFICE+81-3-6262-3248工作日 10:00-18:00 JST [English Only]

MONOLITH LAW MAGAZINE

General Corporate

在日本公司法下新股发行(增资)的程序及对现有股东的影响

General Corporate

在日本公司法下新股发行(增资)的程序及对现有股东的影响

在日本,当企业为了扩大业务、推进新项目或偿还债务而需要筹集资金时,发行新股票,即增资,是极为重要的手段之一。这种方式可以在不产生新债务的情况下筹集资金,并且可以灵活地使用筹集到的资金,因此具有提高企业财务稳定性的优点。然而,由于新股发行可能对现有股东的权利产生重大影响,日本公司法要求严格遵守相关程序。

在确保企业资金筹集的灵活性的同时,保护现有股东的权益,是日本公司法中新股发行制度的核心理念。这一法律框架不仅仅是程序指南,而是精心设计以谨慎平衡企业成长所需的资金筹集和股东权利及利益保护这两个重要因素。这种平衡通过发行股票的类型和潜在影响不同,而导致程序要求的不同来实现。

现有股东可能会因新股发行而面临持股比例和表决权稀释,从而降低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力。此外,由于发行在外股票总数的增加,每股价值也可能减少。鉴于这些潜在影响,遵循日本公司法规定的适当法律程序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遵守程序,可能会导致新股发行无效的诉讼(根据日本公司法第828条),以及新股发行本身无效的严重风险。这可能会给新股东、交易伙伴等第三方带来意外损害,并可能损害增资目的本身。

本文将基于日本法律,详细解释外国投资者和企业在考虑在日本进行增资时应了解的新股发行的主要类型、具体的法律程序以及对现有股东的影响。通过这样做,我们旨在提供对日本公司法中新股发行的清晰理解。

日本新股发行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日本公司法规定了三种主要的新股发行方式,这些方式根据新股发行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分。选择的发行方法将显著影响后续的程序要求和对现有股东的影响。

在日本通过第三方配售发行新股

第三方配售是指将新股份分配给特定第三方的一种方式。这里的“第三方”可能包括现有股东,但除非是按照他们持股比例平等分配给所有现有股东,否则都归类为第三方配售。特别是在设有股份转让限制的非上市公司中,第三方配售成为了最常见的融资手段。

这种方式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新股东的加入或现有股东不均等地获得股份,可能会导致现有持股比例发生变动。结果可能导致现有股东的表决权和获得分红的权利相对稀释。然而,由于是针对特定投资者,这种方式的资金筹集灵活性高,可以快速执行。由于持股比例的变化会影响现有股东的表决权,日本公司法规定了必须遵守一定程序以保护股东权益。

在日本根据股东割当方式进行的新股发行

股东割当是一种按照现有股东持有的股份数量,向所有股东分配新股的方法。这种方式的最显著特点是,新股发行后,现有股东的持股比例不会发生变化。因此,相较于其他方法,这种方式在保护现有股东权益方面的程序更为简便,减少了股东间公平性受损的担忧。如果能够获得所有股东的同意,可以迅速筹集资金,但筹资金额依赖于现有股东的资金实力,因此在需要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可能并不适用。

在日本通过公开募集发行新股

公开募集发行是一种向一般投资者广泛募集投资,并将新股分配给申请者的方法。 

这种方法也可能会像第三方分配一样,导致现有股东的持股比例发生变化。公开募集发行主要是上市公司使用的融资手段,非上市公司通常无法使用这种方法。当上市公司进行公开募集发行时,需要遵守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规定的严格披露要求。与第三方分配一样,由于持股比例的变动,需要采取特定程序以保护现有股东。 

在新股发行程序中,日本公司法规定的严格规定与现有股东权利稀释的可能性直接相关。旨在本质上维持现有所有权结构的股东分配等方法,在监管上的门槛相对较低。相比之下,可能会大幅改变持股比例的第三方分配或公开募集发行,则会触发更严格的保护措施。这表明,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需要谨慎评估融资灵活性与法律程序复杂性之间的平衡。特别是在考虑可能产生新的控制关系的第三方分配时,这一点尤为重要。外国投资者应理解,所选的发行方法反映了企业对股东关系和监管遵从的态度。

比较日本新股发行的种类

比较日本不同新股发行方法时,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它们的特点及对现有股东的影响。

项目第三方配售股东配售公开募股
对象特定的第三方所有现有股东一般投资者
持股比率的影响变化的可能性高不变变化的可能性高
现有股东保护程序需求高需求低需求高
资金筹集的灵活性依赖股东的资金实力
主要使用公司非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上市公司

日本新股发行的具体流程

新股发行的程序基于日本公司法(Japanese Corporate Law),涉及多个关键阶段。根据公司是公开公司(未在公司章程中设定股份转让限制的公司)还是非公开公司(在公司章程中设定了股份转让限制的公司),以及选择的发行方法,具体要求会有所不同。

决定募集事项及其决策机构

公司在发行新股时,首先必须详细决定“募集事项”。这包括募集的股票数量、每股支付金额、以非货币资产为出资目的时的内容和价值、货币支付或资产交付的日期或期限,以及发行股票时增加的资本金和资本公积金相关事项(根据日本公司法(199条第1款))。 

决定这些募集事项的机构根据公司性质而异。对于非上市公司,原则上需要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根据日本公司法(199条第2款))。特别决议是一种比普通决议要求更高的表决权同意的严格要求(根据日本公司法(309条第2款第5号))。另一方面,对于上市公司,通常认为董事会的决议就足够了(根据日本公司法(201条第1款))。这使得上市公司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资金筹集。 

然而,当发行股票属于“优惠发行”(即以对特定承购人特别有利的价格发行股票)时,即使是上市公司也必须通过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根据日本公司法(201条第1款、199条第3款))。在这种情况下,董事有义务在股东大会上解释为什么需要以如此有利的条件募集股票的承购。这一规定旨在防止董事滥用权力,不公正地稀释现有股东的利益。此外,股东大会也可以将决定募集事项的权力委托给董事会(根据日本公司法(200条第1款))。 

日本公司法区分公开公司和非公开公司的募集事项决策机构,反映了各自企业形态的治理方式。由于上市公司市场流动性高,股东层广泛,因此允许通过董事会的决策实现更加灵活的经营。相比之下,非上市公司的股东构成有限,所有权和经营权往往紧密相连,因此通过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直接寻求股东批准,以保护有限股东的集中利益。这种结构性差异表明,日本的法律体系认识到了不同企业结构中多样化利益相关者的动态。对于外国企业来说,理解目标公司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对于掌握增资程序的复杂性和期限以及股东参与程度至关重要。

特别是“优惠发行”的概念,在日本公司法中作为确保资本交易公平性的重要触发点。当新股或新股预约权以对承购人“特别有利”的价格或条件发行时,法律会覆盖(上市公司中)常规董事会的决策权,并强制要求更高级别的股东审查(特别决议和董事的解释义务)。这是一个直接的机制,用以防止管理层或控股股东进行自我交易或不公正的稀释行为。这一特定的法律规定强调了日本法律体系对资本交易中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的高度重视。外国投资者需要深入了解这一规则,因为即使是上市公司,如果交易可能被视为优惠发行,也必须以最大的谨慎和透明度进行处理,否则可能引发严重的法律挑战和声誉损害。

向股东的通知或公告

在确定募集事项后,公司必须在缴款截止日前两周内,向股东发出募集事项的通知或进行公告(根据日本公司法(2005年)第201条第3款)。这项通知或公告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股东有机会对可能存在问题的新股发行提出异议。对于上市公司,如果已根据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2006年)第4条第1款至第3款进行了报告,且法务省令规定不存在缺乏股东保护的风险,那么可能不适用这一通知要求(根据日本公司法第201条第4款)。

日本新股认购申请与分配

希望认购新股的投资者,在接收到公司的通知后,需要向公司提交新股发行的申请。在此过程中,必须向公司提供自己的姓名、地址以及希望认购的股票数量。收到申请后,公司通常会根据董事会的决议来决定分配给哪位申请者多少股份。一旦分配数量确定,公司将通知申请者其被分配的股票数量。 

履行出资义务

新股的认购人必须在指定的缴款截止日期前,将分配给自己的股份的全额缴款金额,支付到公司指定的银行等缴款处理地点(根据日本公司法(2005年)第208条第1款)。如果出资的是金钱以外的财产(实物出资),则必须在规定的日期或期限内交付这些财产(根据日本公司法第208条第2款)。如果认购人未能进行缴款,他们成为该股份股东的权利将会丧失。此外,新股的认购人不得将其履行出资的债务与对公司的债权进行抵销(根据日本公司法第208条第3款)。 

登记手续

在完成增资后,公司必须在增资生效之日起两周内,向法务局完成与增资相关的变更登记手续。进行这项登记手续时,需要缴纳注册许可税,税额为增资金额的0.7%或3万元人民币(以较高者为准)。完成登记手续后,公司还需要编制股东资本等变动表,以明确展示净资产的变化。  

对现有股东的影响及其法律保护

由于发行新股可能会对现有股东的权利和利益带来重大变化,日本公司法(Japanese Corporate Law)因此提供了坚固的法律保护措施。

在日本株权稀释比率与股价的影响

当公司发行新股时,已发行股份的总数将增加。如果现有股东没有按照其持股比例购买新股,他们的所有权比例以及在股东大会上的表决权比例将会发生“稀释”。这种稀释可能会削弱现有股东在包括选举董事在内的公司决策中的影响力。

已发行股份总数的增加可能会潜在地降低每股价值,并因此可能导致股价下跌。如果现有股东感觉到他们对公司的影响力和持有股份的价值减少,他们可能会采取出售股份的行动,这可能会进一步引发股价的下跌。此外,由于新股发行导致相同的利润需要分配给更多的股份,每股收益(EPS)也会出现经济上的减少。

经营权的影响与股东保护的重要性

在第三方增资的情况下,新的股东可能会获得相当的表决权,并要求选任新的董事,这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经营权。同时,这种稀释效应也可以作为防御措施,通过降低试图进行敌意收购的公司的持股比例来使用。

鉴于这些对经营权和经济权利的巨大影响,日本公司法(Japan’s Companies Act)非常重视现有股东的保护。公司必须谨慎行事,确保新股发行的程序公平进行,不会不当损害现有股东的利益。

新股发行导致的稀释效应和经营控制权的变动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影响。这些是日本公司法严格规定程序要求的主要原因,并构成股东保护的核心。程序上的瑕疵可能会导致股东提起新股发行无效的诉讼(根据日本公司法第828条),这样的法律救济措施为程序滥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威慑力,并加强了法律制度对企业公平性的承诺。这意味着,尽管外国投资者面临着增资带来的稀释风险,但日本的法律制度在程序的透明性或公平性受损时,提供了重要的救济手段。这种理解可能会影响投资决策和增资条件的谈判方式。

在日本根据公司法提起新股发行无效之诉

如果新股发行存在无效的原因,股东可以根据日本的公司法(第828条)提起“新股发行无效之诉”。然而,一旦新股发行已经生效并且公司开始活动,如果该发行被认定为无效,不仅对新的股东,也可能对交易对手等第三方造成意料之外的损害。这一点反映了程序瑕疵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法律如何努力在稳定性与公正之间寻求平衡。  

在日本发行新股认购权及其对现有股东的影响

“新股认购权”是指根据预先确定的金额和条件,从公司获得新股发行或自有股份转让的权利。新股认购权持有人可以在规定的行使期限内支付一定的款项来行使权利,并获得股份。这通常用于向员工提供股票期权或为资金筹集提供多样化手段。

新股认购权的行使会导致已发行股份总数的增加,从而稀释现有股东的表决权并降低股份价值。这与直接发行新股带来的不利影响相似。在日本发行新股认购权时,也需要决定“募集事项”(根据日本公司法第238条第1款)。对于非上市公司,通常需要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根据日本公司法第238条第2款)。而对于上市公司,通常只需董事会决议,但如果对认购人特别有利,则需要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根据日本公司法第240条第1款和第238条第3款)。

公司也可以向现有股东提供获得新股认购权的权利(根据日本公司法第241条第1款)。通过股东配售发行的新股认购权不受第三方配售等有利发行的程序限制。

日本公司法对新股认购权的发行采取与直接发行新股同样谨慎的态度,尤其是关于“有利发行”的规定,表明法律将新股认购权视为“未来的”或“延迟的”稀释机制。因此,即使实际稀释发生在权利行使时,从发行时刻起同样的股东保护机制就已适用。这强调了全面尽职调查的重要性。外国投资者不仅需要详细考虑直接的新股发行计划,还需要考虑现有或计划中的新股认购权。这些都表明了未来稀释的风险,并受到相同的股东保护原则的规制。这意味着法律对资本结构变化有前瞻性的视角。

对于发行新股认购权的公司来说,潜在的问题在于新股认购权是否被行使取决于持有人的决定。如果股价没有按预期上涨,权利未被行使,公司将面临无法按计划筹集资金的风险。

总结

深入理解日本公司法下的新股发行程序对于所有考虑在日本筹资的企业,尤其是外国企业体,至关重要。新股发行的方法(第三方配售、股东配售、公开发行)的选择将决定程序的复杂性和对现有股东的影响程度。选择决策机构和履行对股东的通知义务等法律要求的严格遵守,对于避免新股发行无效的诉讼等法律纠纷至关重要,这些纠纷可能给公司及其相关方带来严重后果。

“优先发行”的概念和对“新股预约权”的规定清晰地表明了日本法律制度对股东利益保护和资本交易公平性的重视。这些规定强调了企业在筹资时考虑股东权益和确保透明度的重要性。

Monolith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团队能够为外国客户提供准确的建议和实务支持,帮助他们顺利进行复杂的日本公司法程序。这一体系对于语言和法律制度差异往往构成障碍的外国企业而言,成为了他们在日本法律环境中的重要桥梁。如果您有关于新股发行或筹资的咨询需求,请联系Monolith律师事务所。我们将从法律角度强有力地支持您的业务增长。

Managing Attorney: Toki Kawase

The Editor in Chief: Managing Attorney: Toki Kawase

An expert in IT-related legal affairs in Japan who established MONOLITH LAW OFFICE and serves as its managing attorney. Formerly an IT engineer, he has been involved in the management of IT companies. Served as legal counsel to more than 100 companies, ranging from top-tier organizations to seed-stage Startup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