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在线游戏使用与法律保护的实务

近年来,在数字环境中,在线游戏中未成年人的交易保护变得愈发重要。
特别是,由于数字内容的特性,行使取消权所带来的法律效果可能对运营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本文将探讨对此问题的日本法律法规和实际操作中的应对措施。
取消的法律效力与实务影响
当取消权被行使时,相关法律行为将追溯至无效(日本《民法》第121条(1872年))。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未履行的交易,运营公司和未成年人双方的债务将消失。
另一方面,对于已履行的交易,运营公司需要返还已收取的款项,而未成年人仅在现存利益的范围内承担返还义务(同条但书)。
举个具体的例子,如果未成年人购买了每月收费2万日元的游戏内特典,并且该特典已被使用,运营公司必须返还支付的2万日元,但不能要求未成年人返还已使用特典的相当金额。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采取适当的法律措施。
法律规制的基本框架
日本《民法》考虑到未成年人的判断能力尚不成熟,因此设立了交易中的保护规定。
具体而言,未成年人进行法律行为时,原则上需要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日本《民法》第5条第1项),如果缺乏此同意,则可以取消该法律行为(同条第2项)。
这是一项基于未成年人保护这一法律宗旨的重要规定。
这一保护规定当然也适用于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设备进行的游戏内课金交易。
也就是说,每一笔课金交易都需要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未经同意进行的交易可能成为取消的对象。
实务应对的具体指针
作为取消权行使的例外情况,只有在获得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情况下,以及未成年人使用欺诈手段使对方误以为其为成年人时(日本《民法》第21条(1921年)),才被认可。
基于这一规定,运营公司需要构建适当的年龄确认和同意获取机制。
在实务上的具体应对措施中,提供数字内容时,需要实施用户年龄确认系统,并在确认用户为未成年人时,每次进行收费交易时都需确认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例如,实务上需要实施用于年龄确认的出生日期注册系统,或从未成年用户处获取法定代理人同意书等。
此外,对于预计未成年人会使用的游戏内容,可以考虑设置收费上限金额,或向监护人提供使用明细等额外的保护措施。
这种预防性措施从防止后续争议的角度来看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