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OLITH LAW OFFICE+81-3-6262-3248工作日 10:00-18:00 JST [English Only]

MONOLITH LAW MAGAZINE

General Corporate

什么是社外董事的责任限制合同?程序流程和合同书制作的注意事项

General Corporate

什么是社外董事的责任限制合同?程序流程和合同书制作的注意事项

近年,随着公司不断发生不祥事件,越来越要求董事会能够充分监督管理层,作为这一努力的一部分,社外董事的运用正在推进。

在2021年3月1日(令和3年)实施的修订《日本公司法》中,对上市公司等强制要求设立社外董事。因此,不仅对现有上市公司,对于未来有上市计划的企业来说,确保社外董事也成为了一个重大的课题。

即使是非上市公司,在接受风险投资等外部资金时,也可能会以接纳社外董事为条件。在公司接受外部董事时,通常会看到公司与董事之间预先签订责任限制合同的情况。

因此,本文将详细解释什么是责任限制合同,以及签订责任限制合同需要哪些程序。

社外董事的责任限制合同及其适用范围

社外董事的责任限制合同及其适用范围

随着社外董事数量的增加,责任限制合同的应用也在推进。

根据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东证上市公司企业治理白皮书2015[ja]》(第36页),截至2014年,已与公司签订责任限制合同的社外董事占东证上市公司总数的78.6%,这表明责任限制合同在实务中逐渐得到固定。

本文将解释责任限制合同究竟是什么,以及哪些董事可以签订责任限制合同。

另外,关于投资合同中的董事派遣问题,我们在下面的文章中也有详细解释,请务必查看。

相关文章:投资合同中的董事派遣条款是什么[ja]

此外,关于与风险投资等签订的投资合同的整体问题,我们在以下文章中也进行了详细解释,请也务必查看。

相关文章:投资合同中关于公司运营的条款是什么[ja]

关于董事责任限制合同

责任限制合同是一种安排,其内容是在董事发生赔偿责任时,将该董事的责任限制在一定金额内。

责任限制合同通常在董事实际承担赔偿责任之前签订。具体来说,通常是在董事就任时签订。

关于责任免除,如后文所述,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决议可以实现责任免除。然而,这些制度存在不确定性,因为决议是否真正导致责任免除,以及免除额度是多少,都是不明确的。因此,对于担任外部董事的人来说,无法消除承担高额赔偿责任的担忧。

相比之下,责任限制合同可以在赔偿责任发生之前限制责任。通过这种方式,责任限制合同可以减少承担高额赔偿责任的风险,从而更容易保障外部董事人才。外部董事与公司签订责任限制合同的情况越来越多,这背后的原因可见一斑。

然而,在责任限制合同中,并不能随意决定责任的上限金额。根据《日本公司法》,上限金额应为以下两者中的较高金额:

  • 公司章程规定的金额
  • 《日本公司法》规定的最低责任限额(《日本公司法》第425条第1款)

后者的最低责任限额对于外部董事而言,是其“报酬”(《日本公司法实施细则》第113条)的两倍。

执行董事不适用责任限制

能够与公司签订责任限制合同的董事,仅限于非执行董事。因此,代表董事或者被董事会决议选定执行业务的董事,无法签订责任限制合同。

由于独立董事是从非执行董事中选任的,因此如果是独立董事,则签订责任限制合同并无问题。然而,一旦独立董事转任为执行董事,原有的责任限制合同将失去效力,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日本公司法》第427条第2款)。

签订责任限制合同的程序

签订责任限制合同的程序

在签订责任限制合同时,不仅仅是完成合同的签订,还需要预先遵循《日本公司法》所规定的程序。本文将解释在签订责任限制合同之前,必须进行的一些程序。

关于制定可签订责任限定合同的公司章程

为了签订责任限定合同,必须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可以签订责任限定合同。因此,首先需要修改章程,以纳入关于签订责任限定合同的规定。

决定是否在章程中规定责任上限金额

签订责任限定合同后的责任上限金额,将是章程中规定的金额或法律规定的最低责任限额中的较高者。因此,在章程中规定低于这一最低责任限额的责任上限金额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只有在希望将责任上限金额设定得高于法定最低责任限额的情况下,才有在章程中规定责任上限金额的意义。于是,公司需要决定是否在章程中规定责任限额。

实际上,是否在章程中规定责任上限金额因公司而异。从追究董事责任的股东立场来看,希望在章程中规定高于《日本公司法》(Japanese Companies Act)第425条第1款规定的最低责任限额的上限金额是有利的。

另一方面,如果公司接受投资者推荐的外部董事,虽然推荐方是股东,但可能更倾向于较低的责任上限金额。

在章程中规定责任上限金额的规定示例

在章程中规定责任上限金额时,可以考虑设定如下规定:

第○条(与董事之间的责任限定合同)
本公司可以根据《日本公司法》(Japanese Companies Act)第427条第1款的规定,与董事(不包括执行董事等)签订限定《日本公司法》(Japanese Companies Act)第423条第1款规定的赔偿责任的合同。但是,基于该合同的赔偿责任限额应预先规定为○元以上的金额或法律规定的最低责任限额中的较高者。

在章程中不规定责任上限金额的规定示例

如果不在章程中规定责任上限金额,可以考虑设定如下规定:

第○条(与董事之间的责任限定合同)
本公司可以根据《日本公司法》(Japanese Companies Act)第427条第1款的规定,与董事(不包括执行董事等)签订限定《日本公司法》(Japanese Companies Act)第423条第1款规定的赔偿责任的合同。但是,基于该合同的赔偿责任限额应为法律规定的最低责任限额。

监事的同意

若要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可以签订责任限制合同,必须通过股东大会决议获得批准才能修改章程。

设有监事的公司在提交此类章程变更议案至股东大会时,必须事先获得所有监事的同意(日本《公司法》第427条第3款及第425条第3项第1号)。另外,即便是设有监事会的公司,在提交这一议案时,也无需经过监事会决议的批准。

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

在获得监事的同意后,关于变更公司章程的议案需要得到股东大会决议的批准。

进行章程变更时,必须获得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批准(《日本公司法》第466条及第309条第2款第11号)。

在特别决议中,原则上必须有拥有过半数表决权的股东出席,并且出席股东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表决权赞成,决议才能成立。

由于涉及到公司基础变更等重大事项,需要慎重判断,因此要求出席股东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表决权赞成。

变更登记

关于有限责任合同的公司章程规定,是需要进行登记的事项。因此,一旦股东大会决议批准了章程变更,并在章程中设定了有关签订有限责任合同的规定,就必须对这一规定进行登记(日本《公司法》(Company Act)第911条第3款第25号)。

进行此类登记,必须在章程变更生效后的两周内完成(日本《公司法》(Company Act)第915条第1款)。

制定责任限制合同书的注意事项

制定责任限制合同书的注意事项

与社外董事签订责任限制合同时,需要注意确保责任限额的规定不与公司章程中的内容产生矛盾。

具体来说,可能会设定以下条款(甲为股份有限公司,乙为社外董事)。

第○条(赔偿责任的限制)
若乙作为甲公司的董事未能履行职责,从而给甲造成损害,但乙在履行职务时是善意且没有重大过失的,乙对甲的赔偿责任应以甲公司章程规定的金额或《日本公司法》(Japanese Companies Act)第425条第1款规定的最低责任限额中的较高金额为限,对于超出该金额的部分,甲应免除乙的责任。

此外,也可以考虑将有关责任限制合同有效期满后,对于董事在合同期间内的行为仍适用本合同的规定,以及关于《日本公司法》(Japanese Companies Act)上限制等条款纳入合同中。

如何减轻执行业务的董事责任

如何减轻执行业务的董事责任

与社外董事不同,执行业务的董事,如代表董事,不能签订限制责任的合同。

然而,对于这类董事,通过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可以在法定最低责任限额内减轻其责任(《日本公司法》(会社法)第425条第1款)。

此外,通过董事会的决议,也可以在法定最低责任限额内减轻其责任(《日本公司法》(会社法)第426条第1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可以通过董事会决议减轻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得到所有股东的同意,可以免除董事的责任(《日本公司法》(会社法)第424条)。

总结:制定责任限制合同时请咨询律师

随着公司引入社外董事的案例增多,为了便于迎接社外董事,使用责任限制合同已经变得普遍。然而,在签订责任限制合同时,需要预先确认公司章程的规定、可签约的董事以及限额等多个要点。

特别是,如果忽略了《日本公司法》上规定的程序,如章程的变更,合同的效力可能会受到质疑,因此需要格外注意。如果您正在考虑与社外董事签订责任限制合同,我们建议您咨询熟悉企业法务的律师。

本所提供的对策指南

本所为东京证券交易所Prime市场上市公司至创业公司提供各种合同的起草与审查服务。如果您在企业法务方面有任何困扰,请参考以下内容。

相关文章:合同起草与审查等[ja]

Managing Attorney: Toki Kawase

The Editor in Chief: Managing Attorney: Toki Kawase

An expert in IT-related legal affairs in Japan who established MONOLITH LAW OFFICE and serves as its managing attorney. Formerly an IT engineer, he has been involved in the management of IT companies. Served as legal counsel to more than 100 companies, ranging from top-tier organizations to seed-stage Startups.

Return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