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OLITH LAW OFFICE+81-3-6262-3248工作日 10:00-18:00 JST [English Only]

MONOLITH LAW MAGAZINE

General Corporate

解析防止信息泄露的措施:应建立的公司内部规定内容是什么

General Corporate

解析防止信息泄露的措施:应建立的公司内部规定内容是什么

信息泄露可能会对企业活动造成致命的损害。因此,内部制定防止措施非常重要。

具体来说,可以考虑制定公司内部规程,并按照规程进行操作。那么,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内部规程呢?本文将针对企业的法务负责人,解释如何制定内部规程以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

什么是关于信息泄露的内部规定

信息泄露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发生,我们无法预知。因此,提前制定严谨的内部规定,做好应对信息泄露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即使万一发生了信息泄露的情况,也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内部规定进行适当的应对,从而将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

制定基本政策

关于信息泄露的内部规定:制定基本政策

首先,作为企业,我们需要明确我们将如何应对信息泄露,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制定关于信息泄露的基本政策。

基本政策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 关于企业和管理者的责任
  • 关于遵守法律等的内容
  • 关于构建内部机制的内容
  • 关于信息管理的内容
  • 关于对员工的措施的内容
  • 关于信息泄露发生时的应对措施的内容
  • 关于定期审查基本政策的内容

对于基本政策,除了作为内部规定的一部分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像隐私政策一样,向外界明确我们的基本方针。通过向外界明确我们的基本方针,我们可以展示我们对信息泄露的高度关注,这也可能有助于提高社会信誉。

然而,显然,仅仅制定基本政策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基本政策,并且,按照我们制定的基本政策进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章:在制定隐私政策时,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需要注意什么?[ja]

关于信息保护的规定

作为公司内部规定的内容,我们可以考虑制定关于信息保护的规定。

关于信息保护的内容,例如,我们可以考虑设定以下的内容。

信息泄露风险的分析

如果没有充分进行信息泄露的风险分析,就无法进行适应风险的适当应对。因此,作为信息保护的内容,制定公司内部规定关于信息泄露风险分析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并数据库化公司拥有的信息

作为公司,如果没有充分掌握公司拥有的信息,就很难进行充分的管理。另外,通过将公司拥有的信息数据库化,可以实现适当的信息管理。

确定信息的处理者

在公司内部规定中,确定公司拥有的信息的处理者,可以将信息使用的范围限制在最小,从而可以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

确定信息的披露和提供的程序

在公司内部规定中,如果充分确定公司拥有的信息的披露和提供的程序等内容,就可以进行按照程序的操作。因此,可以避免员工仅凭自己的判断使用公司的信息的情况,从而可以预防信息泄露。

限制信息的外部携带

在公司内部规定中,如果确定公司拥有的信息的外部携带的内容,就可以防止信息被无谓地携带到外部,从而可以预防信息泄露。

确定关于信息保护体系的审计

即使公司建立了信息保护体系,如果没有按照该信息保护体系进行操作,那么就没有意义。

因此,在公司内部规定中,我们可以考虑规定由独立于审计对象的主体进行关于信息保护体系的审计。

关于人员管理的规定

关于信息泄露的内部规定:关于人员管理的规定

关于信息泄露,有时会因为处理信息的人的错误(人为错误)而发生。因此,在内部规定中,可以考虑规定关于处理信息的人的内容。

关于这些人员管理的规定,也可以考虑在就业规则或机密信息管理规定中规定其内容。

例如,可以考虑规定以下内容。

信息的保密义务

在内部规定中,可以考虑针对员工,规定关于信息保密义务的内容。通过规定信息的保密义务,可以使员工承担合同上的保密义务。

此外,也可以期待对员工进行关于信息保密义务的意识教育。

禁止信息的非目的性使用

关于信息的保密义务,首要的内容是不泄露信息。但是,除此之外,规定禁止信息的非目的性使用也可以有效防止信息泄露。

入职时的保密承诺书

对于员工,可以规定让他们在入职时提交包含保密义务和禁止信息的非目的性使用的保密承诺书。

关于入职时的承诺书,除了让员工承担合同责任外,也有对员工进行关于防止信息泄露的意识教育的意义。

离职时的保密承诺书

对于员工,不仅要在在职期间不泄露信息,离职后也需要不泄露信息。

因此,可以考虑在离职时要求员工提交承诺在离职后也不泄露在职期间了解的信息的承诺书。这是因为,内部规定原则上只对员工等有效,离职后就没有效果了。

关于信息泄露的员工教育

通过从员工那里获取承诺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关于信息泄露的意识教育,但是,仅仅通过承诺书,可能无法让员工充分认识到造成信息泄露的严重性。

因此,可以考虑在内部规定中规定定期进行企业内部培训等,对员工进行防止信息泄露的教育。

关于物理管理的规定

关于信息泄露的内部规定:关于物理管理的规定

为了防止信息泄露,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物理环境,使信息不易泄露。

例如,在公司内部规定中,可以考虑规定以下内容作为信息管理的内容。

信息存储室的出入管理

在公司内部,我们可以明确根据处理信息的安全区域,并通过管理每个区域的出入和锁定等,减少对信息的物理接近。

通过减少对信息的物理接近,可以期待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

访问服务器

如果信息存储在服务器等设备上,公司内部规定可以考虑限制访问服务器的权限。

如果所有员工都可以轻易访问信息,那么信息泄露的风险就会增加。因此,限制访问存储信息的服务器是防止信息泄露的有效方法。

处理文件和其他媒介

在公司内部规定中,具体规定实际处理信息时的处理和存储内容也是重要的。

例如,如果信息是纸质媒介,可以考虑在可以锁定的柜子中存储,或者设立信息阅览室,并规定不能将信息带出其他房间。

关于IT设备使用的规定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远程工作的增加等原因,使用IT设备进行信息交流的机会正在增加。

因此,在公司内部规定中,可以考虑规定关于IT设备使用的以下内容。

接受公司IT设备租赁的程序

首先,如果从公司接受计算机等IT设备的租赁,管理谁何时接受租赁等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为了确认接受公司IT设备租赁的人是否在容易发生信息泄露的环境中使用IT设备,定期了解使用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私人设备(BYOD)的使用程序

由于在家工作的增加,员工使用私人IT设备进行工作的情况也在增加。如果PC或USB记忆棒等是员工的私人物品,可能并未进行充分的安全措施。

此外,由于这是他们通常使用的IT设备,员工可能对处理工作相关信息的危机感减弱,管理可能不足。

因此,在公司内部规定中,如果公司允许员工使用私人设备(BYOD),也可以考虑规定使用私人设备(BYOD)的程序和禁止事项。

其他关于信息泄露的规定

除此之外,在关于信息泄露的内部规定中,也可以考虑规定以下的事项。

关于SNS个人使用的规定

SNS有实名使用和匿名使用两种方式,但在匿名的情况下,可能会因为匿名而轻易地在SNS上发布帖子。另外,也有可能因为觉得不会有太多人看到而轻率地发布帖子,结果却引发了大量的关注。

由于SNS具有扩散力,一旦发生信息泄露,可能会在瞬间被广泛传播。

因此,在内部规定中,也可以考虑规定员工使用SNS的内容。

例如,可以将SNS的使用目的分为“业务目的”和“非业务目的(私人)”,并规定在业务目的的情况下需要申请和批准,以及在发生炎上时需要报告。即使是非业务目的,也可以禁止写入公司的机密信息和违法行为,并规定在可能发生信息泄露或发生炎上时需要报告。

全体集团公司共同进行信息泄露对策

如果是大型公司,可能存在多个集团公司。虽然集团公司之间可能会交换机密信息,但并不一定所有的集团公司都具有相同水平的安全性。

因此,例如,有人可能会考虑对安全性较弱的子公司进行非法访问,以非法获取信息。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不是各个集团公司各自进行信息泄露对策,而是集团公司整体进行信息泄露对策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关于信息泄露的内部规定,请咨询律师

以上,我们针对企业的法务负责人,解释了如何制定内部规定以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为了防止信息泄露,从各种角度广泛实施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这样的对策的内部规定,需要结合专业视角进行谨慎的考虑。在制定内部规定时,我们建议您咨询具有专业知识的律师。

相关文章:企业个人信息泄露和赔偿损失的风险[ja]

我們事務所的對策介紹

Monolith法律事務所是一家在IT,特別是互聯網和法律兩方面具有高度專業性的法律事務所。在制定公司內部規定時,專業的知識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事務所已經為從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到初創企業的各種案件進行了審查。如果您在公司內部規定方面有任何困擾,請參考以下文章。

https://monolith.law/contractcreation[ja]

Managing Attorney: Toki Kawase

The Editor in Chief: Managing Attorney: Toki Kawase

An expert in IT-related legal affairs in Japan who established MONOLITH LAW OFFICE and serves as its managing attorney. Formerly an IT engineer, he has been involved in the management of IT companies. Served as legal counsel to more than 100 companies, ranging from top-tier organizations to seed-stage Startups.

Return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