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OLITH LAW OFFICE+81-3-6262-3248工作日 10:00-18:00 JST [English Only]

MONOLITH LAW MAGAZINE

Internet

如何删除@cosme(アットコスメ)的评论

Internet

如何删除@cosme(アットコスメ)的评论

该网站的特性和性质

@cosme是由株式会社アイスタイル运营的一家综合性化妆品和美容信息网站。该网站面向各个年龄段的女性,主要提供用户口碑评论为主的化妆品信息。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化妆品类别的口碑排行榜,这个排行榜是基于口碑评分进行更新的。@cosme网站上累计有超过1500万条口碑评论,基于这些评论,每年都会举办名为“@cosme最佳化妆品奖(ベスコス)”的年度大奖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获得“大奖”或“名人堂”奖项的化妆品,会在药妆店和化妆品店大规模地展示,近年来这个活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化妆品是女性日常使用的产品,因此市场规模非常大,从药妆店销售的化妆品,到百货商店销售的品牌化妆品,再到通信销售的化妆品,以及从海外进口的化妆品,种类和价格区间都非常丰富,选择非常多样。另外,由于化妆品是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消费者在选择时会非常谨慎。因此,消费者会参考@cosme等口碑网站和推荐文章来进行选择。

@cosme的特点之一是,可以根据评论者的肤质、效果和购买地点等因素来筛选评论。例如,如果你的皮肤是干性,且有异位性皮炎,那么在店内选择产品时,可能很难知道哪款产品适合自己。但是,通过@cosme,你可以了解到和你肤质相似的人使用某款产品的感受,这在选择产品前能提供一定的参考,给你带来一份安心。

该网站可能会产生哪些口碑损害

由于负面口碑评价,商品可能会面临销售困难的风险。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化妆品的口碑对消费者来说是非常有参考价值和实用的。然而,在口碑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今天,负面的口碑评价可能会导致形象负面化。当然,低评价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恶意的评论。每个人的感想和评价都是各不相同的,特别是化妆品这种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由于使用者的体质差异,可能会有适合或不适合的情况,因此人们对其的评价可能会有所不同。即便如此,@cosme(日本化妆品评价网站)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注册,且匿名性较高的网站,因此也存在可能导致口碑损害的恶意评论。

典型的例子包括:

  • 因与商品无直接关系的原因给予低评价
  • 提供基于虚假信息的行为(与事实不符的内容)
  • 对同一商品多次投稿低评价
  • 诽谤他人,造成麻烦的行为

等等。在@cosme(日本化妆品评价网站)上,即使会员退会后,口碑的发布仍会继续,而且可以追溯到过去几年的口碑,因此,如果这样的评论留下来,由于恶评,商品可能会无法销售,从而带来巨大的损害。

该网站的使用条款与声誉损害的关系

@cosme网站在用户进行评论或者@cosme问答、@cosme博客的发布和使用时,有一套基于“@cosme综合使用条款”和“评论和发布物的指南”的规定。
在使用条款的第6条中,

(4)发布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行为
(5)诽谤其他会员或第三方的行为
(12)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
(17)本集团认为不适当的其他行为

这些都被列为会员的禁止行为。

此外,指南中还列出了“关于评论和发布物的禁止事项”,包括:

  • 没有记录自己的使用感受和观点的发布
  • 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的使用方法或信息
  • 侵害第三方人格和权利的内容
  • 被客观判断为使他人不悦的淫秽、不洁、残忍的内容或侮辱、迫害的表达
  • 违反日本国法律或地方条例,或可能违反的内容,以及被判断为不符合一般道德的发布
  • 具有政治、宗教、思想极端偏见或歧视的内容
  • 难以确认真实性,且可能对第三方产生不良影响的内容
  • 关于个人问题的内容

等等,这些都被具体列出。此外,原则上禁止对同一商品进行多次评论。

申请违反使用条款的方法

在我们的指南中规定了“删除权”。这是指运营@cosme(在cosme)的日本iStyle公司有权“在我们认为某些帖子违反了我们的指南和‘@cosme综合使用条款’,或者有很高的可能性违反时,我们可以在不通知帖子作者或其他用户的情况下删除帖子,或者取消会员资格”。

被删除的情况是,“被认为有可能破坏@cosme社区的秩序或对会员造成损害”的情况。如果要申请删除,需要通过“违反使用条款的联系表格”进行询问并申请。对此的判断将基于指南和@cosme综合使用条款进行。

预期的声誉损害的非法性主张的例子和发送防止措施的方法

“使用条款违反的联系表格”位于@cosme网站底部的“使用条款违反的联系”或“帮助·联系我们”处。首先,按照表格的指示,选择姓名、电子邮件地址、违反原因等,描述具体内容,然后发送。

联系内容的例子
   
您好,我是销售〇〇唇膏的△△。
请删除写有无根据的诽谤的评论。
https://www.cosme.net/product/product_id…
这是2019年11月访问的ID××的评论,
在第5行写着“〇〇唇膏的原料中含有有害成分□□,因此我的嘴唇变得粗糙。大家最好不要买。”
然而,我们的产品并未使用这种成分。这与事实不符。这个描述违反了@cosme综合使用条款第6条(4)“注册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行为”以及指南禁止事项第16项“事实确认困难,并可能对第三方产生负面影响的内容”。可以说这是违反使用条款和指南的评论。
基于以上原因,我希望能删除这条评论。谢谢您的配合。

如上所述,应明确指出“希望删除的评论在哪里”,“违反的地方”,“如何违反使用条款和指南”。另外,基本上不会有回复或报告。是否已删除,应定期检查相关评论。
如果两周以上还未删除,为了谨慎起见,可以再次请求删除。然而,需要注意的是,
“为了维护@cosme的秩序,我们公司行使的删除权并不给我们公司带来任何关于投稿的义务。”
所以,即使申请了,也不一定会被删除。
如果在@cosme上请求删除但商业干扰或骚扰的帖子没有被删除,那么将会提起诉讼。

通过法院进行删除程序

如果评论内容存在违法性,应咨询律师。

当然,如果内容违反法律,您可以通过律师在法庭上争取删除。首先,与互联网上的声誉损害应对措施相关的临时处理和诉讼主要分为:

  • 请求删除文章和临时处理的申请
  • 请求公开发信者信息(IP地址的公开请求,姓名和地址的公开请求)
  • 损害赔偿请求(在确定投稿者后的损害赔偿请求)

在这三种类型中,直接与删除相关的请求是请求删除文章和临时处理的申请。临时处理是《日本民事保全法》规定的方法,当需要尽快解决问题时,可以在通过正式诉讼获得最终判决之前请求临时处理。像这次的诽谤和口碑损害等,一旦传播开来,可能会造成难以恢复的损害,因此利用临时处理制度尽快请求删除信息是有效的。一旦发出临时处理命令,法院会命令对方删除投稿,对方将会遵守删除。

关于受到诽谤和口碑损害后的相关文章删除和临时处理程序的详细说明,请参阅以下文章。

https://monolith-law.jp/reputation/provisional-disposition[ja]

那么,作为请求删除的依据,应该主张什么呢?对@cosme提出这些请求的主要考虑是主张“名誉侵权”。日本刑法第230条第1款规定:“公然指出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人,无论事实是否存在,都将被判处不超过3年的有期徒刑或者禁锢,或者不超过50万日元的罚金。”,这就是名誉侵权的构成要件。

也就是说,名誉侵权是:

  1. “公然地”
  2. “指出事实”
  3. “损害他人的名誉”

当1.到3.的所有条件都满足时,就构成了名誉侵权。那么,1.和2.的条件在什么情况下满足,我们来具体看看。

首先,1.“公然地”是指不特定或多数人可以认识的状态。像这次一样,互联网上的网站上的口碑投稿,可以说是放在不特定多数的人可以浏览的状态,所以应该没有问题。

然后,2.“指出事实”是指告知足以降低人的社会评价的具体事实。而这个具体事实,除非真实性被证明,否则不论是真实还是虚假。像这次的例子,“原料中含有□□这种有害成分”,这种描述给人一种商品对人体有害的印象,可以说是显著降低了社会评价的事实。另外,如果含有有害成分是虚假的,那么投稿者也无法证明其真实性,所以不会成为问题。

最后,3.“损害”是指产生有损害社会评价的可能性的状态。这就是说,即使实际上社会评价没有受到损害,只要存在那种危险性,就足够了,不需要名誉实际上被侵犯。也就是说,像这次的情况,不需要证明实际上有问题的投稿被不特定多数的人浏览,对那个商品的谴责和抗议涌入,或者被其他网站作为新闻报道。只要能说出存在那种危险性就可以了。

关于名誉侵权的构成要件等的详细说明,请参阅以下文章。

https://monolith-law.jp/reputation/defamation[ja]

总结

以上我们对名誉侵权进行了解释,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其他的主张,例如侵犯隐私权,以及基于《日本著作权法》和《日本商标法》的禁止侵权请求等。然而,应该提出哪些主张,以及是否可以获得删除的权利,这些都会根据具体的案例而有所不同。无论如何,如果要主张违法行为,就需要律师的帮助。首先,我们应该向律师咨询,让他们判断口碑是否违反了法律。

Managing Attorney: Toki Kawase

The Editor in Chief: Managing Attorney: Toki Kawase

An expert in IT-related legal affairs in Japan who established MONOLITH LAW OFFICE and serves as its managing attorney. Formerly an IT engineer, he has been involved in the management of IT companies. Served as legal counsel to more than 100 companies, ranging from top-tier organizations to seed-stage Startups.

Return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