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OLITH 律師事務所+81-3-6262-3248平日 10:00-18:00 JST [English Only]

MONOLITH LAW MAGAZINE

Internet

如何刪除在@cosme(アットコスメ)的評論

Internet

如何刪除在@cosme(アットコスメ)的評論

該網站的特性與性質

@cosme(在cosme)是由株式會社iStyle經營的一個綜合性化妝品和美容信息網站。該網站針對各種年齡層的女性,以用戶的口碑評價為主要內容,提供化妝品的相關信息。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按化妝品類別劃分的口碑排行榜,該排行榜根據口碑評分進行更新。@cosme(在cosme)上累積了超過1500萬條口碑評價,並以此為基礎,每年都會舉辦名為「@cosme最佳化妝品獎(最佳化妝品)」的年度大獎活動。在這個活動中獲得「大獎」或「名人堂」的化妝品,會在藥店或化妝品店裡大量張貼宣傳海報,近年來這個活動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由於化妝品是女性日常使用的產品,因此市場規模很大,從藥店銷售的化妝品,到百貨公司銷售的品牌化妝品,再到通訊銷售的化妝品,以及從海外進口的化妝品,種類和價格範圍都非常廣泛,選擇也非常豐富。此外,由於化妝品是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因此消費者在選擇時會更加謹慎。因此,消費者會參考@cosme等口碑網站和介紹文章來選擇化妝品。

@cosme(在cosme)的一個特點是,它具有根據評論者的皮膚狀況、效果和購買地點等因素來篩選口碑的功能。例如,如果你的皮膚是乾燥型,並且有異位性皮膚炎,那麼在店鋪選擇時可能很難知道哪種產品最適合你。但是,你可以通過這個網站了解到與你有相似皮膚狀況的人對產品的使用感受,這將成為你選擇產品的一個重要參考。

該網站可能會發生哪些類型的風評損害

負面的評價可能導致商品銷售下滑的風險。

如前所述,化妝品的評價對消費者來說是非常有參考價值且實用的。然而,在口碑影響力日益增強的現代,負面的評價可能會導致形象貶低。然而,並非所有的低評價都可以被視為惡意的評論。每個人的感想和評價都是各不相同的,特別是化妝品是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因此,化妝品是否適合使用者的體質會有所不同,這也容易導致評價的差異。即便如此,@cosme(日本化妝品評價網站)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註冊,且具有高度匿名性的網站,因此,其中可能存在容易導致風評損害的惡意評論。

典型的例子包括:

  • 因與商品無直接關係的原因給予低評價
  • 提供基於虛假信息的行為(與事實不符的內容)
  • 對同一商品多次投稿低評價的行為
  • 誹謗他人,造成困擾的行為

等等。在@cosme(日本化妝品評價網站)上,即使會員退會後,評價仍會繼續保留,並且可以追溯到過去幾年的評價,因此,這種寫作可能會留下來,由於惡評,商品可能無法銷售,這也可能導致重大損害。

該網站的使用條款與聲譽損害的關係

在@cosme(日本@cosme網站)中,對於評論或@cosmeQ&A、@cosme部落格的發表和使用,存在「@cosme綜合使用條款」以及基於本使用條款的評論和發表物相關的「指導方針」。
在使用條款的第6條中,

(4)登錄或提供虛假信息的行為
(5)誹謗其他會員或第三方的行為
(12)對未成年人產生不良影響的行為
(17)其他被本所集團認為不適當的行為

等被列為會員的禁止事項。

另外,指導方針中列出了「評論和發表物的禁止事項」,包括

  • 未記載自身的使用感受和評價的發表
  • 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的使用方法或信息
  • 侵害第三方人格或權利的內容
  • 被客觀認為會使他人感到不快的淫穢、不潔、殘酷的內容或侮辱、迫害的表達等
  • 違反日本國的法律或地區條例,或有可能違反的內容,以及被認為不符合一般道德的發表
  • 具有政治、宗教、思想上的極端偏見或歧視的內容
  • 難以確認真實性,且可能對第三方產生不良影響的內容
  • 與個人問題相關的內容

等被具體列出。此外,原則上禁止對同一商品進行多次評論發表。

申請違反使用條款的方法

在指導方針中規定了「刪除權」。這是指經營@cosme(日本化妝品評論網站)的株式會社iStyle有權「對於本所認為可能違反了本指導方針和「@cosme綜合使用條款」,或者有高度可能違反的投稿,本所可以在不通知投稿者或其他使用者的情況下刪除投稿,或者取消會員資格」。

被刪除的情況是,「被認為可能破壞@cosme社區的秩序,或者可能對會員造成損害」的情況。如果要申請刪除,您需要通過「違反使用條款的聯繫表格」以詢問的形式進行申請。對於這種判斷,將根據指導方針和@cosme綜合使用條款進行。

預期的聲譽損害的非法主張例子和防止發送的方法

「使用條款違反的聯繫表格」位於@cosme網站底部的「使用條款違反的聯繫」或「幫助・聯繫本所」。首先,按照表格填寫姓名、電子郵件地址、違反原因等,然後描述具體內容,最後發送。

聯繫內容的例子
   
您好,我是賣○○唇膏的△△。
請刪除無根據的誹謗評論。
https://www.cosme.net/product/product_id…
這是2019年11月訪問的ID××的評論,
第5行寫著「因為○○唇膏的原料含有□□這種有害成分,所以我的嘴唇變得粗糙。大家最好不要買」。
但是,本所的產品完全沒有使用這種成分。這與事實不符。這種描述違反了@cosme總體使用條款第6條(4)「登記或提供虛假信息的行為」以及指南禁止事項的第16項「事實確認困難且可能對第三方產生不良影響的內容」,可以說是違反了使用條款和指南的發言。
基於以上原因,我希望能刪除。謝謝您的配合。

如上所述,本所應明確指出「希望刪除的評論在哪裡」、「違反的地方」、「如何違反使用條款和指南」。另外,基本上不會有回覆或報告。是否被刪除,應該經常檢查該評論。
如果兩週以上還沒有被刪除,為了確保,最好再次請求刪除。然而,需要注意的是,
「為了維護@cosme的秩序,本所有權刪除,但這並不意味著本所有義務對投稿進行任何處理。」
所以,即使申請了,也不一定會被刪除。
如果在@cosme提出刪除請求後,業務阻礙或騷擾的投稿仍未被刪除,則可能需要提起訴訟。

透過法院進行的刪除程序

如果評論內容存在違法性,請諮詢律師。

當然,如果內容違反法律,您可以透過律師在法院爭取刪除。首先,與網路口碑損害相關的臨時處置和訴訟主要包括:

  • 請求刪除文章・提出臨時處置申請
  • 請求揭露發信者資訊(請求揭露IP地址、請求揭露地址姓名)
  • 損害賠償請求(在確定投稿者身份後提出的損害賠償請求)

其中,直接與刪除相關的請求是請求刪除文章和提出臨時處置申請。臨時處置是《日本民事保全法》所規定的方法,當需要盡快解決問題時,可以在正式訴訟確定判決之前要求暫時處置。像這次的誹謗評論等,一旦擴散,可能會造成難以恢復的損害,因此利用臨時處置制度要求盡快刪除資訊是有效的。一旦發出臨時處置命令,法院將命令對方刪除投稿,對方將必須遵守刪除。

關於遭受誹謗和口碑損害時,該文章的刪除和臨時處置程序,本所在以下文章中詳細說明。

https://monolith-law.jp/reputation/provisional-disposition[ja]

那麼,應該以什麼為依據來要求刪除呢?對於@cosme,主要的考慮是提出「名譽毀損」的主張。日本刑法第230條第1項規定,「公然指出事實,毀損他人名譽的人,無論該事實是否存在,都將被判處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禁錮,或50萬日元以下的罰金」,這就是名譽毀損的構成要件。

也就是說,名譽毀損是在:

  1. 「公然」
  2. 「指出事實」
  3. 「毀損他人名譽」

當1.到3.的所有條件都符合時,就構成了名譽毀損。那麼,1.和2.的要件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滿足呢?讓本所具體看看。

首先,1.「公然」指的是不特定或多數人可以認識的狀態。像這次的網路評論投稿,可以說是放在不特定多數的人可以閱讀的狀態,所以應該可以滿足。

接下來,2.「指出事實」指的是告知足以降低他人社會評價的具體事實。而這個具體事實,除非證明其真實性,否則不問其是否真實或虛假。像這次的例子,「原料中含有□□這種有害成分」,這種描述給人一種商品對人體有害的印象,可以說是一種顯著降低社會評價的事實。此外,如果有害成分的存在是虛假的,那麼投稿者也無法證明其真實性,所以不會成為問題。

最後,3.「毀損」指的是產生可能損害社會評價的狀態。這並不需要實際上的社會評價受到損害,只要存在抽象的危險性就可以,也就是說,並不需要名譽實際受到侵害。也就是說,像這次的情況,並不需要證明實際上有問題的投稿被不特定多數的人閱讀,並對該商品進行譴責或抗議,或者被其他網站作為新聞報導。只要能說明存在客觀的危險性就可以。

關於名譽毀損的成立要件等,本所在以下文章中詳細說明。

https://monolith-law.jp/reputation/defamation[ja]

總結

以上本所對名譽毀損進行了解釋,但除此之外,還可以考慮其他主張的例子,例如侵犯隱私權,以及基於日本著作權法(Japanese Copyright Law)和日本商標法(Japanese Trademark Law)的禁止侵權請求等。
然而,應該提出哪種主張,以及是否可以獲得刪除,都會根據個別案例的情況而有所不同。無論如何,如果要主張非法行為,就需要律師的幫助。首先,本所應該諮詢律師,讓他們判斷口碑是否違反了法律。

Managing Attorney: Toki Kawase

The Editor in Chief: Managing Attorney: Toki Kawase

An expert in IT-related legal affairs in Japan who established MONOLITH LAW OFFICE and serves as its managing attorney. Formerly an IT engineer, he has been involved in the management of IT companies. Served as legal counsel to more than 100 companies, ranging from top-tier organizations to seed-stage Startups.

返回頂部